close

摘要:成人可考慮作查理骨盆內移截骨術。如果一側髖關節脫位程度較高,經牽引未能下移,伴嚴重疼痛,且影響生活者,可行股骨轉子下截骨術來改變負重力線,改善癥狀。

 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小兒比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,以后脫位多見,出生時即存在,女多于男,約6:1,左側比右側多一倍,雙側者較少。主要由于髖臼、股骨頭、關節囊、韌帶和附近肌肉先天性發育不良或異常,導致關節松弛,半脫位或脫位,此外,胎兒在子宮內位置不正常,髖關節過度屈曲,也易致本病,另外遺傳因素也較明顯。

  強調早期治療,嬰幼兒期治療最佳,年齡越大效果越差,一般認為2-3歲后治療,即使非常成功,致35歲后將發生髖關節痛,因此強調新生兒普查,及時診治獲得痊愈。

  治療方案

  朝鮮的孩子幾乎不存在先天性髖關節脫位。因為那的小孩都是背著而不是抱著。如果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,剛出生后的小孩就要背著,而且是兩腿向上劈開背。

  本病的預后關鍵在于早期診斷。治療越早,效果越佳。隨年齡的增大,病理改變越重,治療效果越差。

  1歲以內,使用帶蹬吊帶法。生后8-9周,發現髖關節有半脫位或脫位,可使用帶蹬吊帶6-9個月。僅限制髖關節的伸展活動,其他活動均不受限。除個別髖關節內有阻礙復位因素外,絕大多數患兒都可達到復位治療,亦不會發生股骨頭無菌壞死。也有用連衣襪套法及外展為襁褓支具法,維持4個月以上。

  1-3歲:對一部分輕型患兒,仍可使用帶蹬吊帶法治療。若使用4-6周后不能復位者,可改用手法整復,石膏固定法。

  整復方法:全麻下,患兒仰臥位,患側髖、膝關節各屈曲90°,沿大腿長軸方向牽引,同時壓迫大轉子部位,使股骨頭納入髖臼內。達到整復后,由于蛙式石膏容易影響股骨頭發育及產生缺血性改變,故目前國內、外小兒外科已不用蛙式石膏而改為“人字位石膏”,即髖關節僅外展80°左右,膝關節微屈,上石膏后允許患兒帶石膏踩地活動。

  4歲以上:此時脫位程度加重,骨與軟組織的繼發改變也較嚴重,手法整復難以成功,應采用手術治療。行沙爾特骨盆截骨術。股骨頸前傾角大于45°者應加作股骨旋轉截骨術。

  成人:成人可考慮作查理骨盆內移截骨術。如果一側髖關節脫位程度較高,經牽引未能下移,伴嚴重疼痛,且影響生活者,可行股骨轉子下截骨術來改變負重力線,改善癥狀。

  疾病預防

  孕婦懷孕期間不要彎腰曲身干活。盡量讓丈夫干活。以避免出生后的孩子得先天性髖關節脫位。在懷孕期間的10個月里,孕婦要仰坐,孕婦不要彎腰曲身干活。

  此病為新生兒期的常見畸形疾病,做好早期發現,診斷,及時處理,大多可獲得良好療效。

 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預防注意:自行檢查的方法

  首先觀察新生兒下肢的外形,可見兩側,臀部增寬,大腿短粗,小腿細長,如為單側脫位,我們可看到兩側腹股溝的皮紋長短不一,而且患側臀部及大腿皮紋也會增多、加深,會陰部增寬。如發現上述情況,可再進行以下試驗,以進一步確定有無髖關節脫位。

  (1)讓新生兒平臥,將其兩足齊平,兩踝部靠攏,然后屈膝約90°。如發現雙膝高低不平,則是由于股骨脫位后上移引起,高側則為脫位側。

  (2)讓新生兒平臥,使其屈膝、屈髖各90°(成直角),然后握住毛毛雙膝外展,如為正常,應雙膝外側能夠觸及床面。如有脫位,則不能觸及床面。有的在外展至75~80°時會突然有一彈跳感,以后才觸及床面。

  如果在孩子走路后才發現此病,那么就要采取一系列的手術治療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治療越早越好,如果在嬰兒期治療,孩子將來走路正常,也不會在以后的生活中有什么影響。但是如果耽誤了治療,就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跛行,或是髖關節炎。

快速連結:骨科點點讚

R74ED41585DDFG


坐骨神經的癥狀 堅持4個動作緩解不適「每天學點養生」這樣拍拍打打能養生強身,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!平時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關節炎呢?618的“存量博弈”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介紹
    全站熱搜

    fqq15oi27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